2018年12月

风二摇到了杭州车牌,今天要去上牌。

14年5月,杭州开始车牌摇号和竞价的时候,那时候风二还没有车,连驾照都没有,不过他还是报名了摇号。宣布限号的当天晚上,好多人都去4S店订了车,可风二想了想,连驾照都没有,买了也白搭。

14年10月,风二终于考完了驾照,拿到驾照的路上,直接去了4S店。没有本地牌照,就上了苏A的牌。当时选择南京,是因为他在那里上过学。不过没曾想到,多年后的今天,从南京转到杭州,竟然省了不少事情。

这个月26号,是每月例行摇号的日子。早上,风二发了条微博,祝自己好运。白天一直在忙工作,快下班忙完事情,看了眼手机,发现竟然收到了中签的短信。风二感叹,早上发的微博,有魔性。

中签,摇了55次。

今天要去上牌。

说起今天上牌,幸亏之前多在网上查了一下。知道中签的第二天,风二就决定要速度把牌给上了,虽然指标的有效期是一年。但是,风二就是如此雷厉风行的人,确定要办的事情,立马搞定。

从网上查了许多攻略,正规流程是先去原车牌所在地南京提档,然后回杭州上牌。不过突然发现有人在网上说可以不用去南京提档了,直接去杭州办理电子转档上牌,看了下时间是最近发布的消息,所以时效性应该比较好。继续查了下网上的新闻,从今年9月份开始的新的政策。

【在15个试点城市之间(南京、苏州、泰州、杭州、宁波、嘉兴、南昌、上饶、广州、深圳、东莞、中山、南宁、柳州、重庆),推行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,对机动车所有人住所在试点城市间迁入、迁出情形(为变更登记,不涉及车辆过户)的,申请人不再需要提取纸质档案;对办理车辆转籍的,申请人可以直接到车辆迁入地车辆管理所申请,无须再回迁出地验车,减少群众两地间往返。】

关键词: 仅转籍,不涉及过户。也就是说,对于车主不变的情况可以电子转档。

于是,今天,风二去上牌了。不用去南京,直接去杭州石祥路589号杭州汽车城。

带材料:身份证,行驶证,保险单,车辆登记证,打印的中签指标。

风二10点多到了汽车城北门,时间稍微晚了点。那边现在是工地,有个入口不小心进去了,结果被拦住了,发现是工地,不是北门。继续往前走一小段就到了北门,门外好多黄牛,代理办理这些手续的。风二是有备而来,之前查了攻略,所以不理他们。但是有一个人一直跟着,风二很不耐烦,就打开车窗。对方问办什么手续,答外地车牌迁入,电子转档,对方问了句需要帮忙吗,回答不需要。对方也就没继续跟了,估计他也知道电子转档很简单,不需要代办。顺便还给风二指了下车道。

进去后,里面有许多车道,有转移登记的,有年检验车的,要注意选择车道。风二开进去之后发现有一个车道竟然没车,愣头愣脑的把车开到了验车的口子。预登记后,然后停车,开引擎盖,放上三脚架,警察叔叔拍照合影。然后就完了。警察叔叔让把车开到停车库,顺便给个电话号码,找这个人免费拓印。

按照电话号码打过去,对方问有没有拆车牌,没有的话找个人给一起拆掉,顺便就拓印了。当然,要收费的,30搞定。拆下车牌,拿着拓印,把拓印和材料交到刚才验车的窗口。风二后来想了下,其实拆车牌和拓印这一步可以提前做的,在验车之前排队的时候就找人拆好拓好。但是由于来的时候没有人,不用排队,所以就一直开到验车点了。风二想,运气真不错。

然后就去办事大厅等了,叫号的地方会叫名字,然后交到名字就过去拿号。拿到号之后就等叫号办理。几分钟就办好了,120块钱缴费,然后去机器上选车牌号码,之后下个邮政快递单(寄行驶证和车辆登记证),车牌会后面单独寄到家。最后上2楼拿临牌回家。最后一步拿临牌的时候正好赶上12点下班了,下午一点上班不过会提前上班,所以,去万达广场吃了个午餐,回来后直接去拿临牌就回家了。

10点多到的,基本上整个流程2个小时之内就搞定了,要是早点去的话,估计中午还可以回家吃午饭。

《网络迷踪》,12月14日在大陆上映的美国剧情悬疑片,今天去影院看了,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一部片子。推荐大家一看。

影片主要讲述了工程师大卫·金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。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。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,独自展开调查。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,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。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,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。(摘自豆瓣剧情简介)

这部片子的一个特点是被称为桌面电影,影片的镜头基本没离开过笔记本电脑屏幕。通过Mac电脑上的各种软件,发信息,打电话,FaceTime视频聊天,在线直播等来展开剧情。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整天泡在网络上人,显得格外亲切,并且拍摄手法特别新鲜。

另外,这部片子英文名叫Searching,基本是是男主通过互联网,通过社交网络来搜索线索的过程,其中涉及到了目前互联网上流行的生活方式,盘点了下,出现了如下的互联网产品:

  • Google:谷歌公司出的搜索引擎,类似国内的百度,但是比百度要强10000倍吧。影片中不仅用于搜索信息还用到了相似图片搜索。
  • iMessage:苹果公司的通讯软件,提供文字和语音聊天,在苹果手机和电脑上提供,类似于国内的微信。
  • FaceTime:苹果公司的通讯软件,提供视频聊天,在苹果手机和电脑上提供,类似于国内的微信。
  • Facebook:社交网站,综合社交,类似于之前国内的人人网。
  • Twitter:社交网站,类似于国内的微博。
  • Tumblr/Instagram: 通过图片分享来社交的网站,国内貌似没有像这俩这么火的对应产品。
  • Youcast: 直播类网站,国内目前就比较多了,基本属于社交必备了,像微博,qq都有类似功能。
  • YouTube:视频网站,类似国内的优酷,爱奇艺。

而男主正是通过这些社交媒体中不断发现线索,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女儿玛戈特。看起来很有用,是吗?

与此同时,我们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隐私与安全。玛戈特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太多的信息,虽然有些账号设置了权限。但是还是在网上搜到了大量的信息,以至于别有用心的人也可以顺藤摸瓜,找到她常去的地方。

除了信息泄露,另外一个问题,那就是真实与安全。记得好久之前有句话用于描述互联网,“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”。你看到的和听到的,可能都是对方悉心策划的一个圈套,而你却把这当成现实生活。正如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一样。

有人说,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七天,那是因为网上不断有新鲜的吸引眼球的东西出现;反过来,互联网又是永恒的,因为一旦存在过,就会在网上留下痕迹。

你觉得社交网络安全吗?欢迎大家留言。

今天要从GitHub clone一个代码库:

git clone git@github.com:gshine/exampleofjsonrpc4j.git

提示报错:

git@github.com: Permission denied (publickey).
fatal: Could not read from remote repository.

Please make sure you have the correct access rights
and the repository exists.

查看了下已经把公钥上传到了github(如果你之前没配置过,可以参考这里生成并配置密钥。)

后来从网上查了下,执行了下面这个命令就好了。

ssh-add ~/.ssh/***_rsa

其中"*_rsa"换成你自己的密钥文件。配置完后可以通过

ssh -T git@github.com

来测试下联通性。

很奇怪,之前已经配置好的竟然突然出现这个问题,怀疑可能是ssh版本升级导致的。

总结下出现此问题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排查:

  • SSH key是否配置正确,参考此链接。
  • 密钥是否加到key-chain里,此问题可以通过ssh-add来解决。
  • 本地是否有多个ssh密钥对,如果是的话,需要在~/.ssh/config里面针对不同的host配置不同的私钥。参考此链接。
  • 可能代码库不存在

最近越来越体会到思考的重要性。感觉单纯的埋头苦干,缺乏深度的思考,迟早会让自己遭遇天花板。

做事情,不仅要勤快,还要聪明。这里的聪明,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,而是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,能够打破思维定式,看透事情的本质,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其实打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勤于思考。只不过长大后,疲于生活工作中的琐事,低头苦干,却忘了抬头看路。所以,如果你觉得一直疲于奔命,事情来了就干,那么,很大可能,你已经无暇思考,而结果也不会如你所愿的理想。

正是以上的感悟,让我买了《深度思考-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》这本书。

如果你跟我一样,以为这本书要解决上面的问题,至少要从心理学,或者哲学来上解释这种现象和原因,那么,你跟我一样,错了。

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Maureen Chiquet(莫琳希凯),她是香奈儿前全球CEO,已于2016年1月辞去CEO职位。

本书是作者回忆自己从一名普通职员到当上香奈儿全球CEO的成长之路。原书名叫,《Beyond The Lable》,而全文中,作者多次提及的也是,如何打破别人或者自己给自己打的标签,抛弃陈规陋习,来追逐自己的梦想。

这一切,和深度思考其实关系不大,中文翻译和出版社追逐热点,起了一个热点的书名,可谓是典型的让人厌恶的"标题党"了。尽管如此,抛开这个标题,本书作为作者回忆自己的CEO成长历程,还是不错的一本书。

说起标签,“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身份与职位,头衔或者角色混淆,也许这些标签确实能在某个时段定义我们”。我们喜欢标签,但是有时这些标签可能会不合身,而且这些标签也并非不可打破。唯有保持好奇心与开放的态度,不断尝试去探索,去追问,自己到底喜欢什么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为什么做这些事。对于标签,作者是如此理解的。

而本书全文,则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,以及在从普通职员到成为CEO的路上,所经历的标志性的事件。作为被打了“女性”标签的职员,在职场上面临:

  • 女性应该去找一份安稳的工作?
  • 女性就该在家相夫教子?
  • 如何面对职场性骚扰
  • 如何处理与上司的关系
  • 如何在工作中保持自己的正直
  • 如何与下属沟通,保持倾听
  • 女性也可以追求事业,当上CEO

如果你是一位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,那么本书绝对值得一读。作者经历的事情,你同样也可能会遇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