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讲故事的人
毛姆三部曲
手机上断断续续看完了毛姆的《刀锋》。这样算下来,竟然看过了毛姆的三部长篇小说。除了这本,还有《月亮与六便士》和《人生的枷锁》。
最开始看的《月亮与六便士》。当时可能是因为“满地都是六便士,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”这句话。事业有成的主人公查尔斯放弃所有,抛妻弃子,去追寻自己的绘画梦想。背信弃义,违背社会常理,一心追求艺术。很多人喜欢本书,可能是主人公做了很多现实中人们想做而没有勇气做的事情吧,尽管他为了自己追求的艺术做了很多“龌龊”的事情。
但是毕竟我们普通人不像查尔斯那样有艺术天分,甚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去追求什么,或者不懂人生的意义,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生活。
而《刀锋》的主人公,拉里,在一战经历了战友在自己面前中弹牺牲后,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疑惑,迷茫。于是他战后回国,不上学,不工作,不结婚,周游各地,去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。在印度大彻大悟后,返回美国做一名普通的卡车司机。也许,对于顿悟后的他来说,做什么都不重要,因为人生本来可能就毫无意义,或者,无论做什么都有意义。
《人生的枷锁》则更加现实。主人公菲利普自幼身残,父母早亡,从孤儿到上学,工作的经历,到处都充满了荆棘。在重重枷锁中,菲利普难寻自由,最终发现自己经历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本来面目。而所有的一切欢笑与泪水,都构成了人生的意义,而追求人生的意义,是没意义的。
这三本书,都在讲人生的意义,如何过自己的一生,但是又各有不同侧重。最开始看的《月亮与六便士》,但是最喜欢的还是《人生的枷锁》,毕竟,我们都是普通人,也没什么艺术追求,都在过着枷锁的人生。但是,如果你迷茫,你困惑,我推荐看《刀锋》。
关于说教
毛姆被称为故事圣手,最会讲故事的人。你可以在书中看到很多道理,摘抄名言警句的话,基本上要随处可见。但是作者不是简单的说教,他会先讲个故事,故事里有各色各样的人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,然后借故事里的人物对话和行为后果来点出他想说的道理。
可能自己是理科生,因此,平时喜欢讲道理。Q老是说我喜欢讲大道理。但是讲道理,很多人听不进去,即使听了也未必会去做。或许,我们应该学学毛姆,讲个故事,不讲大道理,让听者自己去领悟,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。
于是,我想到了孩子教育。如果平时跟孩子沟通时,或者想教训孩子的时候,换成讲故事的方式,可能会事半功倍。毕竟,哪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呢。
生活的意义
摘自《月亮与六便士》:
做自己最想做的事,
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,
淡泊宁静,与世无争,
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?
与此相反,
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,
年薪一万镑,
娶一位美丽的妻子,
就是成功吗?
我想,
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,
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,
对自己有什么要求。
关于生活
摘自王小波的《黄金时代》:
那一天我二十一岁,
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。
我有好多奢望。
我想爱,想吃,
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。
后来我才知道,
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,
人一天天老下去,
奢望也一天天消失,
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。
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。
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,
什么也锤不了我。